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引导青年学生弘扬五四精神,建功新时代,4月27日晚,“五四精神与民族复兴”座谈会在学院307会议室进行。座谈会由学院丁俊萍教授召集并主持,青年教师李向勇副教授、来自我院中共党史、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点的本硕博以及周边院校的青年学生共计30余人参加。
研讨会伊始,丁俊萍教授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四运动及其五四精神的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党史党建学习、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学术积累与亲身经历,向与会学生分享了她眼中的五四运动及其五四精神,阐明了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举行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鼓励青年学生结合自己的学科知识、研究心得和社会实践等,积极畅谈“五四精神与民族复兴”这一主题
在近三个小时的自由发言和激烈讨论中,17位本、硕、博学生围绕“五四精神与民族复兴”主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是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大家一致认为,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大事件,它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准备、引起了文化战线上的大变革、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二是关于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博士生李磊、李雅丽、刘淋淋以及硕士生项元顺等,以中央文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历次五四运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为文本依据,考察了五四精神科学内涵的历史演进,认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强调要结合时代条件和新的实践来把握五四精神科学内涵,认为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三是关于五四精神的当代传承和弘扬。博士生王欣、硕士生罗晶、尹小恩、杨晓彤、王淳天、王毛毛等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青年学生应有的学科素养和家国情怀的高度出发,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就既要从学理层面加强对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当代价值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以做到向身边的人讲清楚五四精神是什么、五四精神何以重要、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等问题,自觉做五四精神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同时,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基层锻炼、服务社会、真抓实干中积极践行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的时代要求。另外,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卢世彬,着眼于未来,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青年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要善于讲好五四故事,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和感知五四运动现场。四是关于新时代新青年的时代担当。博士生俞婷、硕士生许洪位分别以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先锋”和“桥梁”作用为视角,提出当代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在潜心问道的同时,把个人理想、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联系起来,勇于担当、敢于发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孟维嘉、刘园、龚健等,分别结合自己在“青马班”学习、担任学院团学工作等经历,从坚定理想信念、培育优良品质、夯实知识根基、锤炼过硬本领等具体方面,畅谈了如何成长为无愧于时代的新青年。
总结发言阶段,李向勇副教授作了精彩点评。他认为,每一位发言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思考和鲜明的观点。在分类概括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李老师进一步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科学内涵、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等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并对讨论中存在争辩的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他希望青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断夯实理论知识,深化学术研究,增强学科自信,敢于发声,敢于亮剑。
丁俊萍教授对本次研讨会作了深入浅出的总结,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几点希冀。她首先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以学术对话的方式献礼五四运动,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师生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新时代青年学生治学和做人应做到:一是要在坚持大历史观的学术视野下,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做到知史明智、资政育人;二是要正确把握五四精神科学内涵中的“变”与“不变”,自觉做五四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三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重任,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供稿人:李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