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研杯”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博士生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3年12月06日 21:17     阅读:
A A A

(通讯员:刘毓豪 马煜书)2023年12月1日至3日,“马研杯”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博士生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颜鹏飞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袁银传教授、孔凡义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编审郑成宏主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副主编张永平分别作主旨报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60余位博士研究生受邀参加论坛,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水静教授、陈世锋副教授出席活动,开幕式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燕主持,珞珈研习社指导教师朱国伟副教授代表论坛筹办方宣读征文获奖名单,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联合会执行会长张杰鸿作论坛情况介绍。

刘水静副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的重要时刻,也恰逢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优秀青年学子相聚珞珈山共话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意义非凡,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胸怀大者”,以甘于奉献、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肩负起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发展的重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主旨报告环节,颜鹏飞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的方法论”为题,以总体性唯物史观为核心阐释了研读经典方法的理论逻辑,从“六史”“四史”到“大三史”梳理了研读经典方法论的历史逻辑,以“七大要素”为路径阐明了经典著作研读的实践逻辑。袁银传教授作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路径”的报告。他指出,反思历史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提,立足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着眼解决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孔凡义教授以“‘群众路线’概念的生产与再生产——兼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为题,探讨了概念产生过程的客观反映论和主观反映论,“群众路线”概念的初次生产,“群众路线”概念的再生产、概念建构及其限度,并从概念到理论再到学科的角度为青年学人为学提出了建议。《中国社会科学》编审郑成宏、《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副主编张永平就学术论文的选题、规范、修改、发表等方面,对博士生论文写作及科研训练给予了指导。

此次论坛分设“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理论与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研究”三个分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的25位博士生作交流发言。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超伟、谭兴林、李雅丽、魏心凝、卢丽珠、付玉璋6位青年教师对与会人员的发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陈艺丹、杨林、赵万里、梁杰皓、龚安静、姜修翔分别担任三个分论坛主持人。在小组分享与讨论环节,陈艺丹、梁杰皓、姜修翔作为代表对各分论坛交流研讨情况作总结汇报。

在实践参访环节,与会代表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国伟副教授和陈立志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铁路大桥局桥梁博物馆,共同感悟桥梁事业建设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

陈世锋副院长在闭幕式总结讲话中感谢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感谢与会代表以饱满的热情和独特的见解为论坛贡献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他指出,诸位优秀青年学人通过此次交流不仅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博士生的风采,分享了自身的独到见解,更体现了深耕文本、扎根理论、忠于学术推进学科发展的毅力和决心。他期待“马研杯”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博士生论坛成为青年学人学术交流的平台、成长的沃土。闭幕式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王志伟主持。

据悉,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武汉大学珞珈研习社、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联合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协办。活动共收到来自国内100多所高校、党校及科研院所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下博士生来稿520篇,共评审出获奖论文21篇。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与外籍专家赴峒山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孔明安教授应邀来我院作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