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之“四史”研究著作跨区域研读系列活动第一期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0年06月29日 00:00     阅读:
A A A

我院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之“四史”研究著作跨区域研读系列活动第一期

6月26日下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之“四史”研究著作跨区域研读系列活动第一期于线上成功举办。“四史”研究著作跨区域研读活动开幕式及第一期主题报告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永宽教授主持举行。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在开幕式中致辞。佘院长充分肯定了“四史”经典著作研读的意义,他指出关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学习“四史”结合起来的三点理解:首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在关联性十分紧密,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深刻叙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之路背后的文明发展逻辑、民族复兴逻辑。其次,党的创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三,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学习“四史”结合起来,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他强调,学习“四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学子的本职工作,是基本功、必修课和看家本领。

随后,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作专题报告。顾教授介绍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书的写作缘起、创作立意与旨趣,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深厚的学养,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地讲解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六个阶段及思考、启迪。他强调,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中,不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生机活力。

会上,7名学生代表依次分享读书体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海良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永宽教授对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了延伸与精彩点评。武汉大学高晓英提出了两个思考“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和现代文明是什么关系”的问题;清华大学丁欣烨根据阅读数次的体会,总结出继承、坚持与批判、创新这三个关键词;北京大学张冬梵结合近期阅读,指出读完这本书最深刻的体会为“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并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整体,阅读原著时不能脱离历史;北京师范大学罗晶在阅读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原则、在强调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当前,世界社会主义有没有泛化的问题、是一种怎样意义的存在,如何解读其发展动向这三个问题;吉林大学张俊龙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武汉大学赵虎解释了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指出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能讳疾忌医;武汉大学陈煜桦从劳动异化和消灭私有制的分析中提出关于未来社会是否会产生新的特权阶级等的问题。

在开放式讨论与交流环节中,老师与同学们畅所欲言,将本次活动推向新的高潮。武汉大学付克新老师从事实与话语两个角度阐释如何保持有理有据的斗争;广西师范大学张德华从王道和霸道两个层面谈了自己的理解;湘潭大学蒋旭东从三个方面强调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积极成果、警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南开大学张健老师认为顾海良教授树立了良好的标杆。

本次“四史”研究著作跨区域研读系列活动第一期得到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新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协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近6000名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反响热烈,效果显著。研读活动邀请“四史”专著作者亲临会场进行学术报告,与青年学子展开学术讨论,定期阅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总结历史经验,增强使命担当,坚定“四个自信”,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实践。

据了解,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持续开展跨区域研读活动,下一期研读活动将邀请著名国史专家林蕴晖讲授《国史札记·史论篇》。

(文字:苏婉真、刘拥锋)



上一条:新时代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的理论和实践学术研讨会召开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交流培育创建

下一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湖北基地召开工作会暨理论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