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5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武汉论坛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新书发布会”在珞珈山宾馆顺利召开。论坛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新书的发布为契机,聚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就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展开对话与交流,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繁荣与创新。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以及期刊媒体等单位的代表共计百余名参加本次论坛。
武汉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骆郁廷致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副校长傅安洲致辞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全友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威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骆郁廷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副校长傅安洲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全友致辞。武汉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骆郁廷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专业的教材体系不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就得不到更新,而学生的培养的质量也难以得到提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出版正是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需要和时代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副校长傅安洲教授表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通过探索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途径,在展示多样性中探寻共同性,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分析框架,有助于助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相信本次论坛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验的总结,会对加强学术共同体的对话,把握确定学科建设的时代方向,整体推进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上起到应有的作用。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全友强调,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之一,自2011年武汉大学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一直秉持坚持真理、崇尚学术、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浓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学科特色。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科的发展中,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直是武大马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新书发布会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学术交流会,相信专家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教材出版来进行的学科建设对话,对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在主旨报告环节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威教授主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吴潜涛、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副校长傅安洲、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静云以及《思想理论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曹宁华围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性、《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出版的意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别研究的重要性、比较道德教育的叙事以及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精彩的思想分享和学术对话。
在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金教授主持,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9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与构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问题等主题分享了独到的见解。
在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阮一帆教授主持。高等出版社文科事业部副主任王溪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副主编杨威教授分享了教材出版的感想。王溪桥副主任代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责任编辑发言,她介绍了教材编写过程、教材的内容以其突出特色。她强调该教材采取专题比较的方式,从理念、目标、内容、方式队伍、管理和评估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体现了“学”的特色。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威教授分享了参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写作的过程,并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一个基本命题,即“他者”的概念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材主编、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倪素香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在总结发言中,倪素香教授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关心与支持学院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教材出版表达了由衷地感谢。她认为本次会议水平高、视野广、观点深,各位专家学者在交流中碰撞出许多思想火花,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建设方向,期待未来能与各位专家继续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迈向新的高度。
(通讯员:丁良贻 史函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