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营造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值樱花盛放之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教师党支部、2024级硕士第一党支部联合武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三服务管理中心党员代表,于2025年3月25日下午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报告厅开展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共分为四项主要议程,由思想政治教育系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史姗姗同志主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第二党支部、2024级博士第二党支部成员列席参与。

军地携手擘画共建蓝图
“春光作序好开局”,主持人史姗姗同志介绍支部联学共建背景并表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教师党支部与武汉市军休三中心党委拟在今年开展以“新时代追feng人”为主题的系列联学共建活动,本次首场联学共建活动恰逢“学雷锋月”期间,特邀请功勋退休干部代表、志愿先锋代表以及青年学生志愿者代表,开展“樱灿薪火映珞珈·军地联学承‘锋’华”联学共建活动,共话“新时代雷锋精神”。随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党支部书记程凌同志与武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三服务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军平同志分别致辞。


程凌同志首先对武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三服务管理中心党员代表的珞珈山之行表示诚挚欢迎,介绍了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办学特色以及本次联学共建活动的初心目的,希望通过连续推出特色联学共建活动,在基层党建工作上共襄未来、共筑品牌。

王军平同志表达了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党支部举行联学共建活动的热切期待,他高度肯定武汉大学作为百年名校的学术地位,强调高校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前沿作用,指出军地在党建方面与思政领域的交流合作是守正创新的有益探索。王军平对本次出席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三服务管理中心党员代表进行介绍,希望以交流为进步阶梯,以合作为品牌党建的基石,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功勋叙事:共话新时代“雷锋精神”
“功劳和荣誉属于部队和所有的参加人员。”武汉市军休三中心功勋休干代表、二等功臣张甫信同志的讲述将听众带回神舟飞船返回的攻坚岁月,台下听众掌声雷动。张甫信同志回忆了自己与航天事业的“七年之约”。作为杨利伟首次航天飞行返回舱实验机组人员,他所在团队主要负责执行专机保障任务,用七年时间攻克了三大世界级难题,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空白到硕果累累的伟大飞跃,他们以国家航天事业为一生志业,将党员军人的奉献精神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军休干部金腾龙志愿服务队队长金腾龙同志的故事同样震撼人心。金腾龙同志从入伍初心、信仰的力量、军旅淬炼、青春寄语四个部分,介绍了自己入伍前后的经历与思想转变情况。其中,他着重讲述了自己在西藏参军时的挑战、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感受到的作为共产党员的无上荣光,以及退役后成立志愿服务队的坚守,他用军旅生涯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比雪山更坚定”。当提及退役后组建志愿服务队时,他向青年党员们发出号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战场,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不懈才能百炼成钢,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征程”。

青春回响:志愿服务中的“知行合一”
“青春当属志愿红”,2024级硕士第一党支部书记赵颖闻随后汇报了学生党支部志愿服务实践的相关情况。赵颖闻从支部概况与组织架构出发,介绍了支部成员在高校、中小学、社区、自然环境中开展的各类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在组织活动、沟通协调、教学实践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赵颖闻表示学生党支部将以雷锋精神为指引,通过志愿服务不断传承发扬这份精神,在成长路上奋勇向前,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双向赋能:红色资源育人的创新实践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燕同志作总结发言。孙燕同志高度评价此次共建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典范,指出军休三中心离退休老干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平凡的经历,学院将充分挖掘这些红色资源,将其转化为育人富矿。作为全国首批重点马院和党建标杆院系,武大马院将继续发扬“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共建模式,计划后续组织师生赴军休三中心开展深度学习交流,让红色基因在双向互动中赓续传承。

军休干部丰富的战斗经历、刚强的军人本色和坚定的理想信仰,是高校加强师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此次“樱灿薪火映珞珈 军地联学承‘锋’华”主题党日活动,以樱花为媒、以信仰为魂,搭建起高校与军队离退休干部交流互鉴的党建桥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与军休三中心的党建合作,将老英雄们的战斗故事转化为鲜活的党建教材,把珞珈山的春日芳华淬炼成精神养分,共同谱写新时代“军地共建育新人”的华彩篇章。
文字丨杨旸 姚瑶
图片丨罗婷之 孔繁霖 王聂家泰 傅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