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思政系本科同学展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见习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5年04月11日 09:31     阅读:
A A A

2025年4月9日上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23级本科生前往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现场观摩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宪法法治精神之自由平等”专题教学。此次活动是思政系本科生《教育学基础》课程中教育见习的一部分,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尝试,旨在通过实地听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和教育教学方法能力的提升。


中学课堂呈现宪法教育鲜活案例

在武昌区道德与法治课程金课名师、武汉大学附属中学陈炎炎老师的课堂上,45名初二学生通过“模拟立法听证会”的形式,围绕“校园手机使用管理”展开辩论。同学们分别扮演人大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角色,在张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宪法》第三十三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五十一条“行使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公共利益”等条款进行观点交锋。  

“这种情境教学法让抽象的法条变得可感可知。”思政系本科生王同学在课后表示,“中学生们能准确引用宪法条文讨论身边事,说明法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现场可见,听课的20余名思政系同学认真记录教学环节设计,特别关注了教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案例讨论。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联动创新育人模式

本次听课活动是教育学基础课程“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系的学生不仅学习理论,更要走进中学课堂观察教学实施,未来还要设计并试讲相关专题。”据悉,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武大附中已经建立常态化教研合作机制,多次开展联合教研、集体备课,融合研讨等教研活动。

武汉大学附属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胡婷老师指出:“大学生带来的新视角能促进中学教师反思教学,而中学的实践经验又反哺大学培养方案优化。”这种双向赋能模式,正是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所倡导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实践。


课后,武昌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黄志军老师对示范课进行的当场点评,特别突出了虚拟天平的教学设计环节具有创新性,同时为同学们讲解了《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基本理念和核心素养等,引发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撰稿 李雪妍 王郢  摄影 陈浩宇)



上一条:学院召开多场国家级项目申报论证会

下一条: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沈良杰一行来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