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青蓝聚一堂,教研传衣钵——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暨第一届“传帮带”导师受聘仪式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2年10月17日 08:46     阅读:
A A A

 

1013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座谈会暨第一届“传帮带”导师受聘仪式在学校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及支部书记、受聘导师及青年教师共50余人到场参会。本次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燕主持。

会议伊始,罗永宽首先代表学院发表致辞。他指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素来秉持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传统,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当前正值国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历史机遇期,学院建立“传帮带”制度是对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中问题清单“青年教师希望在入职初期得到更多老教师指点和帮助”的积极响应,旨在充分发挥学院优秀资深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希望通过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人才工作能够取得新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后,大会进行“传帮带”导师受聘仪式。仪式上,“传帮带”导师及青年教师一一上台,沈壮海为受聘导师颁发聘书,导师向青年教师赠送学院纪念相框,青年教师向导师献花并合影留念。

 

隆重的受聘仪式结束后,各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并表示非常感谢学院以“传帮带”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向资深教师交流学习,他们将以前辈导师为榜样,站好讲台,搞好科研,为学院的建设做出贡献。

 

在青年教师代表发言环节,梅立润和徐嘉鸿两位青年教师分别从科研和教学两个方面展开分享。梅立润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谈到青年教师应尽快适应角色转换,调整好节奏,在科研上对标主流,奔向前沿,做到“在马言马、在马研马”,让自己的学科背景适应新的学科语言、学科议题以及武大马院的学科传统。徐嘉鸿老师认为攻破教学关是摆在青年教师面前的核心问题,她建议青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是要把握好分寸感,处理好理论语言和日常语言、政治和学术之间的平衡;二是要保有想象力,将不同内容融会贯通,将全球性的议题与身边的经验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在导师代表发言环节,导师代表骆郁廷、丁俊萍、项久雨、佘双好、袁银传、唐皇凤、宋俭、左亚文、龚玉敏等教授先后发言。他们表示,导师接过的不仅是聘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导师们围绕对“传帮带”的理解、如何推进教学与科研两手抓等方面向在场青年教师进行了经验分享。导师们同时勉励青年教师要教研相长,守正创新,既要博采众长,积极与同行交流,也要注重沉淀,深耕自己的学科领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为学院、学科做出贡献。

 

沈壮海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传帮带”制度的意义,并提出三点寄语:一是学校、学院、学科的未来在青年。青年教师责任重大,当保持进取精神,有优必争,共同建设“万马奔腾”中跃马向前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是教师的幸福在讲台,学者的声誉在学术。青年教师要做到教学和科研两手抓,既能站好讲台,又能潜心学术;三是“传帮带”导师要担起责任,做到传授真经,帮在实处,带上大道。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要共同努力,把学科和学院进一步建设好,携起手一起向未来!

本次活动是学院领导班子广泛调研、积极为师生纾困解难,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落实落细的重要举措之一。近段时间,学院在稳步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工作的同时,克服场地紧张困难,通过赴实地开展考察式集体备课会、具体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与科研项目申报、召开学院人才工作座谈会、加强学生论文写作规范性指导、团购学生论文查重服务、配齐配强本科生研究生班级导师、组织离退休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开展联合党日活动、召开学院2022级新生见面会、为每位新生发放新生大礼包《马恩选集》(四卷本)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扎实举措,进一步贴近师生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奋进氛围,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字:童一帆 任竹芸;图片:郭鹏)

 


 



上一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会

下一条:武汉大学专家学者出版系列著作 礼赞新时代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