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策划组织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研究”系列丛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新时代10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治国方略,采取系列战略举措,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的根本性变革。新时代10年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格外璀璨绚丽的篇章,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系统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成就和新鲜经验,礼赞和致敬新时代10年,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21年8月开始组织和策划“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工作。本系列丛书试图努力深化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助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其中,沈壮海教授的《中国文化的新时代》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新时代:我们这十年”,该书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科学引领、价值中轴、战略支点、学术支撑、传统资源、认同构建、崭新气象等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对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能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塑造良好国家文化形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相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具有较强创新意义的学术探索。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研究”系列丛书首辑出版7部著作,对新时代10年的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研究。其中,丁俊萍教授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以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特质为切入点,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题主线、总要求、战略布局和具体实践进行全面研究,并对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简新华教授和余江副教授合著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和科学内容、主要特征和基本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基本任务和正确方法。程承坪教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实践、新科技时代等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启示和影响,并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指导和规范国有企业改革、就业,如何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等。骆郁廷教授的《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探索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深刻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问题,并对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舆论引导、价值引领、机制构建和载体创新等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可操作的探索。佘双好教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为线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展望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发展的路径和未来发展走向。项久雨教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论》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论、主客体关系论、价值论、课程论、战略论、战术论、规律论等维度展开研究,探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变”与“不变”、“守正”与“创新”的一般规律。倪素香教授的《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目标、文化基础、价值指引、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和国际视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
本系列成果在第一批出版8本著作的基础上,后续将陆续推出系列研究成果,以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加强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重大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的学理总结和提升,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武大力量。
(供稿:唐皇凤 供图:潘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