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我院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2年01月05日 14:00     阅读:
A A A

20211230,我院石云霞教授主持的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来自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

 

唐皇凤副院长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在开幕式环节,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教授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发林分别致辞。罗永宽首先向课题首席专家石云霞教授及课题组成员表示了祝贺,并深刻提出了“三感”。第一,感佩石云霞教授这位“80”后仍然笔耕不辍;第二,感动于石老师对后辈老师们的课题申报、论文撰写所给予的无私指导;第三,感谢人文社科院对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对课题申报的全面指导。

 

张发林副院长表示石云霞教授“壮心不已”。他指出,本课题紧密贴合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节点,课题论证设计非常合理,逻辑缜密,体现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实力。希望课题组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取得优秀成果。

 

会上,课题首席专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教学名师石云霞教授主要就课题内容和研究计划进行了开题汇报,并介绍了课题的前期研究进展。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高度评价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课题论证框架和前期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不同角度就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重点难点、研究思路、子课题之间的关系、课题落脚点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建议本课题研究要展现出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凸显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区分探讨不同历史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进一步挖掘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俭教授建议,课题的重点是党如何领导意识形态建设而不是意识形态建设本身,所以研究还要继续关注领导机制、领导方式等问题。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左亚文教授从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合力论”切入,希望本课题梳理好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从学理上对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进行突破性的研究。他建议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从文化这一广义的概念上去理解,结合“中国精神”、“精神动力”进行研究。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佘双好教授认为做好此课题的研究要做到三个“聚焦”,即进一步聚焦“领导”这一关键词、进一步聚焦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过程、进一步聚焦如何推进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银传教授认为本课题的标书十分严密,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并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第一,适当增加比较研究,尤其是结合苏共亡党的教训来反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意义;第二,课题研究与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标,既要有统一性,也要有差异性;第三,关注“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的变局,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进行研究。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项久雨教授就“如何把一个对策性研究上升到学术的高度”这一问题来对本课题的研究作了阐释。他指出,框架逻辑创新部分可以考虑增加“观念创新”,把握好几个创新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建设与斗争性、批判性、超越性息息相关,可增加对这部分的研究,增强研究的学理性、深刻性;课题的落脚点应在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推进第二个百年意识形态建设,以体现未来向度,彰显深刻的学术性。

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骆郁廷教授表示本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希望能进一步结合“两个巩固”来梳理意识形态建设经验,增强研究的时代性,关切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子课题成员代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倪素香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乐强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皇凤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威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明松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露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小静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南副教授等逐一进行了汇报。

 

(文字:潘雯、燕唯佳,摄影:罗杨)

 

 



上一条:【新华每日快讯】武大百余专家打造思政授课“梦之队”

下一条:大融合、大思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协同备课交流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