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值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我们衷心感谢全院师生、海内外校友、离退休老同志和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院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祝福各位新年快乐!
回首2021年,我们迎来建院十周年,也是学院“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新周期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承载初心、云程发轫的红船迎来百年华诞;这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于改革中谋发展,于变局中开新篇,在学院发展的历程中浓墨留影……这一年,既往不变的是我们奋楫笃行的初心,是融入马克思主义红色基因的光荣与梦想。
这一年,我们聚焦主业,砥砺深耕,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倾力打造4门本科生思政金课和“抗疫大思政课”,全面更新录制思政慕课3.0版。正式启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协力打开六学部师资协同、全校共建一门课新格局。召开全国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坛”,鼎力推出光明理论微课、“马上见”融课、珞珈公开课、同上一门思政课、青年学生讲课等新形式,渐次形成立体多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体系。首届全国教材建设特等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等接踵而至,多位教师在全国思政课教育、教学、教材类大奖评选中有新收获。
这一年,我们坚持质量优先,应时而变,谋划学科建设新布局。首轮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情况被评为A类,增设中共党史党建系,新增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专业,学科发展呈现新增长点。推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等牵引性工程,《党史天地》正式改版发行,展现学术平台新风貌。成功组织第五届“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论坛、“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座谈会等数十场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展现新气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高层次项目再获新立项。学院教师持续发表新成果,高水平论文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文数量中位居前列。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获奖教材、全民读书月推荐书籍、《中国社会科学》年度好文章等殊荣体现科研成果新景象。
这一年,我们坚持引育并举,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采取多渠道引进、选拔优秀教师16人,全职教师首次突破100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达到新规模。聘请12名思政课特聘教授、50余名“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组建近百名思政课专题授课教师团队,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出新机制。进一步畅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绿色通道”选拔机制,完善体现学科特点、符合思课教学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拘一格的人才策略迸发出新活力。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达到40%,多名青年教师入选第二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学院教师梯队建设达到新水平。
这一年,我们潜心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显著提升。学院召开第一届导师育人工作专题会议,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奖学金评审细则,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培养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本科生招生数量质量明显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选择择业学生均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工作考核获评全校A等,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我院学子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等荣誉,学院蝉联武汉大学“十大书香学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有新作为。
这一年,我们不忘初心,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新实践。积极参加省委讲师团、武汉大学讲师团和珞珈银龄宣讲团,面向校内外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百年党史数百场,创造了理论宣讲场次新记录。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积极推进“手拉手”集体备课项目。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共同建立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武汉大学海外当代中国研究基地,40余项省部级以上应用成果被采纳或受领导批示,心系国家服务社会有新成效。
起跑映照全程,开局启示未来。展望2022年,启航新征程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锚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的职责使命,以内涵式发展建强建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梦为马,踔厉奋发,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让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奋进,以新的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衷心祝福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遂!祝愿马克思主义学院明天更加美好!!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沈壮海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罗永宽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