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辅导员的科研“心经”沙龙讲座在马克思主义学院M218会议室如期开展。本次沙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武汉大学中心共同举办。会上,司文超、赵健、高倩、马丽华四位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队伍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经”,部分学院思政骨干专项博士生和学校辅导员共30余人参加。活动由学院博士生辅导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武汉大学中心办公室主任高裕主持。
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教育部思政中青年骨干司文超首先分享,他从已开展的主要研究切入,介绍了正在进行的主要研究项目,着重分享了他的科研思考和建议。他指出,科学研究是提高政治站位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层次格局的基本途径,也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他以三个“6”来概括自己的科研心得:一是6项基本训练,即一经、一题、一文、一事、一技、一能;二是6项进阶提升技巧,即读名典、做实学、重规范、写美文、广拓展、强体魄;三是6个需要努力避免的问题,即:心猿意马、虎头蛇尾、拖拉成性、降低标准、事务主义、无据妄议。他希望辅导员老师们要培养出“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的科研态度,实现“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目标。
网络安全学院原学工办主任、武汉大学第六届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赵健副教授第二个分享。赵健老师强调了辅导员做学术研究的意义,着重介绍了两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民族志方法和大数据方法。他认为,辅导员队伍做科研主要面临学术平台缺乏和学术认同不足等困难,但是也有自身的职业优势,他希望辅导员老师们可以带着问题意识找到自己的学术方向。
高倩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在武汉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高老师以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第一,女性要有对自我功能、自我角色定位、自我价值认同的锚定;第二,女性要有学术自信,即小心假设,大胆求证,多看多听多讨论学术问题,多申报项目,多展示自己的想法;第三,女性不能为了学术而学术,要寻找自己的学术观点,深耕学术领域;第四,要多和导师、学术伙伴沟通,深耕一个领域、影响一些人、发表一些学说、申报一个项目。
武汉大学首届辅导员标兵、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工办主任马丽华副教授最后分享。马老师从七年的博士求学生涯切入主题,详细讲述了自己在职称评聘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过程。她总结并寄语同仁们:读博士要选择并坚持,做课题要申报并钻研,评职称要谋划并行动,看未来要热爱并成长。
活动最后,与会的辅导员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大家普遍认为本次沙龙活动十分有意义,让自己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文字:舒靖钧、高裕)